如何确认专利是否构成侵权
如何确定对方的行为是否侵犯自己的专利权?可以根据《专利法》等法律的规定,进行初步的判断。针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专利侵权的判断规则有所不同。下面分别简述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侵权与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的判断方法,以便确认是否存在侵犯专利权的事实,从而进一步采取相应的对策。
如何确认专利是否构成侵权
确定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应当以专利的权利要求书,而不是以实际的产品为依据。因此,当自己的产品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内容不一致时,对方的产品虽然与自己的产品相同,但也有可能不构成侵权。
根据《专利法》第26条的规定,“申请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应当提交请求书、说明书及其摘要和权利要求书等文件”,“权利要求书应当以说明书为依据,清楚、简要地限定要求专利保护的范围”。《专利法实施细则》第19条第1款规定,权利要求书应当记载发明或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根据这些法律规定,权利要求书应当由反映发明或实用新型内容的技术特征组成。确定了技术特征,也就随之确定了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在实践中,确定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时,应当明确以下几点:
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而不是以权利要求的文字或者措辞为准。这就是说,权利要求是确定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权保护范围的直接依据。在这一点上,说明书和附图处于从属地位。一项技术构思尽管在说明书或者附图中有所体现,但如果在权利要求书中没有记载,就不在保护范围内。说明书或者附图本身不能确定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只是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说明书所记载的必要构成事项的简洁表述。为了弄清楚权利要求所表示的实质内容,应当参考和研究说明书及附图,了解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目的、作用和效果。这种参考、解释不应当是消极的、被动的,即只有在权利要求书中出现了含糊不清之处才参考说明书;而应当是积极的、主动的,从一开始就参考说明书和附图,以确定权利要求的实质内容。
为了弄清楚权利要求中某一术语的含义,有时还可参考申请过程中申请人和专利局之间的往来文件,特别是专利权人在这些文件中所认可、承诺、确认或者放弃的东西,不能因为后来指控他人侵权而反悔。